WFU

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

〈失智症小學堂〉
常常健忘,擔心親友有失智症前兆:失智症門診可幫你的五件事。

作者:吳奇霖 醫師 / Email: zxsleep7b@gmail.com




台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


2018年三月,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正式超過14%,也就是每七個人之中,就有一位老年人口,正式進入「高齡社會」。而高齡人口越多,罹患失智症的病人就越多,無論是為了自己或是親友,社會大眾都期望對失智症照護投入更多資源。

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研究,在預防失智失智照護方面,有比較豐富的成果,因此,許多醫院已經紛紛成立失智整合門診,專注在確定診斷初期預防整合照護,給這個高齡社會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。

當我們發現親友出現疑似失智的症狀時,失智整合門診可以提供哪些醫療服務呢?


失智症門診任務 1:排除可能假性失智


當我們發現自己或是家人朋友經常行為異常、忘東忘西,直覺上會懷疑是不是失智症的前兆,但是更重要的第一步,反而是找出可能可以治癒的假性失智

十種可能的假性失智原因,主要包括如下:
  1. 憂鬱症
  2. 長期的睡眠障礙
  3. 某些藥物副作用
  4. 硬腦膜下出血
  5. 腦腫瘤或水腦症
  6. 特殊區域的腦中風
  7. 亞急性腦炎或感染
    • 如:結核性腦炎、隱球菌腦炎、庫賈氏症、神經性梅毒等等。
  8. 電解質或肝腎功能的異常
  9. 甲狀腺功能不足
  10. 維他命B12或葉酸缺乏

雖然因為醫療衛生的進步,這一些可能造成假性失智的原因,多能在其他門診及早診斷,而避免影響認知功能,所以在失智門診發現的機會,已經越來越少了。

但是如果疑似失智的「症狀進展太過快速」,或是「發生年紀小於65歲」,在失智整合門診中,仍應優先找出這些假性失智的可能原因。


失智症門診任務 2:預防輕度認知障礙


目前治癒失智的藥物研究,仍有一段不短的路需要進行,而許多「預防失智方法」的研究,則有不錯的成果與進展,因此找出輕度認知障礙」(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, MCI)的族群,並儘早開始預防,是目前醫學界對付失智症的主要策略。

輕度認知障礙」是一段介於正常老化與失智症的中間期,根據統計,輕度認知障礙的族群,每年有10%的機會被確診成失智症

規律地運動、地中海飲食、益智的遊戲,都能有效減少進展成失智症的機會。「找出輕度認知障礙,提早多方預防失智」,便是目前失智整合門診的重要任務。


失智症門診任務 3:確診失智症的類型


當排除了可能「假性失智」的原因,也確定病人符合失智症的標準之後,進一步確診病人屬於哪一種失智症,是失智整合門診的下一個重要課題。以往以「老年期失智症(Senile Dementia)」來概括不明原因的失智症,已經不被接受了。

目前主要的失智症分類如下:
  1. 阿茲海默病合併失智症
  2. 血管型失智症
  3. 路易氏體失智症
  4. 帕金森病合併失智症
  5. 額葉顳葉型失智症
  6. 酒精性失智症
  7. 混合型失智症


失智症門診任務 4:治療失智的併發症


當失智病人進展到中、後期,常常會有妄想及多疑的併發症:會懷疑配偶出軌、會懷疑親人加害、或會懷疑看護偷錢,甚至出現身體騷擾的行為,日夜顛倒及睡眠失序的狀況也常常發生。這一些精神及行為的異常,在醫學上叫做「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」(Behavioral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of Dementia)。

這些精神行為異常,常常困擾、折磨著家人及主要照顧者。一方面因為照顧的困難度增加,嚴重影響家人的生活,造成家庭問題;一方面因為失智病人幾乎變了一個人,嚴重扭曲在家人心目中的形象,這些都折磨著身旁親人的心理及身體健康

整合門診因而常常需要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的加入,幫忙診斷憂鬱症之餘,也協助治療病人的失序行為,及照顧親人的心理困擾。

除此之外,肺炎、尿道感染、壓瘡、吞嚥困難、跌倒骨折、大小便失禁等等,這些末期失智症常有的併發症,失智整合門診都可以初步治療或是評估轉診。


失智症門診任務 5:整合家庭照護需求


失智病人的家庭,除了面對醫療問題之外,也被長期照顧的難題所困擾。因為失智病人的照顧期,可能長達數年甚至十數年,而主要照顧者多半正值壯年,有家庭或小孩需要撫養。

在失智整合門診中,除了由醫師協助外籍看護的評估申請、身心障礙手冊的鑑定之外,可以加入社工師的協助,來整合政府機關的公家資源,也可以根據家屬的需求,協助轉介安養中心、日照中心。

至於已經末期的失智病人(CDR = 5),如果合併吞嚥困難需要餵食、大小便完全失禁、長期臥床、癲癇、譫妄、或是因內科疾病造成病情急劇惡化時,就可以考慮申請安寧居家照護,陪伴家屬及病人安穩地走到最後。


老有所終、壯有所用、幼有所養


「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養」是禮記大同世界的理想。當整個社會、社區願意互相幫忙(此時就有社會共識,同意多些長照資源),讓彼此「老有所終」時,「壯有所用」與「幼有所養」也就不再那麼沈重了。

如果有家人朋友出現類似失智的症狀,請諮詢附近的醫療院所,尋求失智門診的協助與幫忙。